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新闻 > 产业评论 > 正文

市场观察——产品召回制离中国近了

  近来,产品的召回似乎成了大企业的必修课,从汽车到数码相机,从波音的燃油泵到宜家的玩具熊,不管是否情愿,产品召回制度让这些国际大企业别无选择。据说,在美国召回改造一辆问题车的成本是生产一辆新车的1.5倍,那为什么企业还如此“热衷”于产品召回?中国尽管还没有全面实行产品强制召回制度,但中国企业要进入欧美市场,就不能幸灾乐祸地一味“看热闹”。

  10月17日,宜家家居总部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停止销售并召回一款名为SNUTTIG(思纳迪)的毛绒玩具熊,理由是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也是宜家家居第一次在中国召回其产品。

  回收改造以杜绝事故隐患

  在欧美国家,产品投放市场后,如果发现在设计或制造方面存在缺陷,不符合当地的法规标准,可能导致安全或环保等问题,生产商必须向主管机构和消费者通报情况,并对问题产品进行回收改造,以消除事故隐患。这就是所谓的“产品召回制度”。

  一年前,福特和凡世通公司置百年交情于不顾,就多起翻车案闹上法庭,最后判决结果是后者承担责任,并负责召回更换新的汽车轮胎。当时,记者在美国开的是一款1999年的福特车,配的轮胎也是凡世通公司的,但不是出问题的那种运动型多用途车。一天早上,记者忽然接到福特汽车经销商打来的电话,希望记者把车子开到车行去检测一下,如有问题可以免费更换。车子开过去,记者被告知,因为要检查的车太多了,所以要等上一段时间。记者就索性把车子扔在车行,决定下班前来取。下午,车行给了记者几大张检测报告,并告诉记者说,轮胎没问题,不用更换。

  有了检测报告,记者心里的确踏实了很多,但一天没车开,几乎寸步难行,耽误了不少事。不过,对西方的这种产品召回制度,记者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

  国外的产品召回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愿认证,强制召回”,一种是“强制认证,自愿召回”。美国执行的是前者,即进入市场的门槛比较低,可一旦有了问题,政府会强制企业召回其产品。欧洲实行的是后者,更重视市场的高门槛。

  不管是“先礼后兵”,还是“先兵后礼”,产品召回制度带给消费者的是不便,带给厂家的则是庞大的成本开支。9月初,富士通公司生产的部分硬盘驱动器被发现不合格,公司决定召回已进入市场的个人电脑,更换硬盘驱动器。据悉,该公司将为此耗费100多亿日元。另据统计,在美国,一辆问题汽车召回改造的成本是生产一辆新车的1.5倍。但企业也必须召回,一方面是法律规定,一方面是企业形象。

  激烈的竞争面前,任何厂家都不敢对产品缺陷遮遮掩掩

  美国的产品召回制度规定,产品投放市场前,应由独立的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认证,责任完全由企业承担,出现问题后政府会责令企业召回问题产品。但在实际商业运作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同样采取了主动召回的方式。例如,9月10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将主动召回约28万辆卡迪拉克汽车。原因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内部测试结果表明,这款汽车的驾驶座和乘客座上的安全带有问题,在发生事故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此相关的伤亡报告,但通用汽车公司还是决定召回维修,其经销商也将免费为客户提供维修服务。正做着类似工作的还有福特、丰田、三菱、戴姆勒—奔驰及宝马公司等。据媒体粗略统计,仅今年8月份,全球被召回的车辆就达200万辆之多。

  在汽车巨头几乎悉数落水的同时,9月初,美国柯达公司和日本尼康公司同时宣布,召回部分型号的数码相机,柯达的毛病是电池会漏电,让消费者遭受电击;而尼康的毛病则是电池会发热,让电池盒外壳出现熔损。

  近来的产品召回现象如此之多,除了一定的巧合之外,根本原因在于竞争的激烈。一方面,同业间的竞争让厂家们努力尽快推出新产品,尽快占领市场,于是产品的成熟度就大打折扣,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面前,任何厂家都不敢对自己的产品缺陷遮遮掩掩,否则就极可能被对手拿来作为攻击的目标,最后迫于法律召回,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索性发现问题自抖内幕,主动召回,在消费者那里争取一个好印象。

  产品召回不同于无障碍退货

  产品召回制度和无障碍退货制度是两个概念,无障碍退货制度是针对个体消费者,而且不能说明产品本身有任何问题。而产品召回制度则是针对厂家原因造成的批量性问题而出现的处理办法。其中,对于质量缺陷的认定和厂家责任的认定是最关键的核心。

  以美国为例,至少有十几项法案与产品召回制度有关,对召回制度的细节做了严格的界定。在美国,只有获得政府核准的机构才能进行检测认证。而在被投诉或出现问题后,政府监管部门或法院会成立专门的调查评估委员会,按照既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测评。

  另外,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同样也需要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商业环境。除了一套严密的法规外,从商业角度看,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克莱斯勒都处在一个竞争平台上,竞争平等而充分,柯达和尼康同样如此,没有特殊的利益纠缠。面对市场和顾客,企业都不敢对自己的产品稍有马虎,不敢对消费者稍有怠慢。这时候,产品召回制度才会畅通无阻。

  中国还缺乏一套统一的产品质量检测认定标准

  在一波波的召回风潮中,媒体报道时常常加一句:“此次召回不涉及中国。”这其中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被召回的产品还没有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还缺乏一套产品强制召回的法规,特别是还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检测认定标准。例如,8月初,日本三菱公司宣布召回67万辆存在设计问题的轻型轿车“MINICA”时,中国用户的解决办法却迟迟未见出台。早在去年,这家公司就在中国市场上出现过“帕杰罗事件”。类似的事件还有东芝笔记本电脑问题,砸大奔等,都是和缺乏质量责任评估体系有关。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市场规则将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产品召回制度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评论

0/200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